- 韩喜兔童鞋再献爱心 走进淮阴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淮安市“孤独症全程关爱服务”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与支持,近日,淮阴区残联积极联动社会爱心力量,组织开展孤独症儿童爱心捐赠活动。爱心企业韩喜兔积极响应号召,董事长徐美华、总经理王敏,东晟培训学校校长陈红燕为淮阴区两家孤独症康复机构——淮阴区康馨语言康复中心和淮阴区彩虹雨儿童能力发展中心的在训儿童捐赠爱心童鞋,以实际行动表达关爱和支持。此次捐赠童鞋两百余双,捐赠仪式现场,企业代表与康复机构负责人及康复教师代表亲切交流,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康复训练与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保持积极心态,坚定康复信心。此次捐献是继5月份韩喜兔童鞋为市博爱康复中心捐赠100多双夏季凉鞋后又一次善举,充分体现了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递人间温情的担当。下一步,淮阴区残联将持续深化“孤独症全程关爱服务”工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鼓励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共同为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金湖县银涂镇:用数据采集传递关...
为精准掌握残疾人实际状况,为其量身定制贴心服务,金湖县银涂镇精心部署,积极组织镇、村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对全镇1430名残疾人开展数据信息采集与更新工作。通过入户访问、电话微信等方式调查了解,并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全方位收集相关信息;采集内容涉及残疾人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设施需求以及文化体育等多项指标。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更新每一项信息,积极与民政、社保、卫生健康、计生等多部门联动核实相关指标;并详尽登记残疾人在辅具、家电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就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将关怀与尊重融入每一个细节。此次数据采集,是金湖县银涂镇对残疾人服务的全面升级,这些精准数据将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帮扶,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 淮阴政务助残融合,让爱无声传递...
近日,淮安市第二家政务助残空间,在淮阴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正式启用。在这里您可以享受“静默”时间,语言不再是沟通的必要条件,温暖的手势,跳跃的文字,都能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此前,淮安市残联于市政务中心创新打造的首家政务助残空间,凭借其融合政策宣传、辅具共享、就业支持等多元服务模式,赢得了长三角残疾人事业发展协作会议参会代表及中国残联领导的高度评价。为落实“可推广、可复制”的要求,市残联统筹指导淮阴区残联与区数据局,协同建成这一新空间。该空间由三大功能区构成:“无声咖啡”、残疾人手工作品展售馆与政策宣传区。在市残联指导下,淮阴区残联与区政务中心跨部门融合,借助库迪咖啡品牌影响力,将淮阴区政务中心内日均超千人次的办事流量转化为公益消费动能,实现了部门融合共建、品牌植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公众消费支持的四方融合机制。咖啡师小悦,从小因听力障碍不爱与别人交流,也不愿意出门,以前经常一个人闷在家里,家人很为她担心。自从到这里上班后,性格开朗了许多,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并且第一个考取了咖啡师证,现已成为库迪咖啡淮阴政务中心店店长。在这里,她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对未来信心满满。淮阴区政务助残空间是听障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训平台,他们月薪在3000-4500元不等,根据库迪咖啡内部管理机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升职加薪通道。“我们想让特殊群体的工作更加体面,未来我们还将借助‘无声咖啡’平台,培训更多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区残联理事长孙军介绍道。在“无声咖啡”右侧,是“美丽工坊”与淮阴区政务中心的融合示范角,一排非遗作品引人流连,手链、耳饰、国潮挂件,还有帆布包、抱枕等商品琳琅满目。示范展示角与便民服务咨询台相邻,这里既是残疾妇女心灵手巧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又是残疾人优惠政策宣传与政务便民服务政策的宣传平台。“我的非遗技术是在淮安市残联开设的非遗作品培训课上学来的,回去后我又传授给我们美丽工坊的人。”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美丽工坊”负责人尹雪说道。“自从学会了非遗剪纸、编织等技术,我们收入增加了许多。”这里正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的创新平台,形成了“1+1>2”的共赢效应。今年市残联正在推荐淮阴区“美丽工坊”申报“国家级美丽工坊”。上半年,区“美丽工坊”助力“淮安马拉松”,用时25天,24名残疾妇女赶制5616份“大鸾展翅”非遗剪纸。近期,助力“苏超联赛”,制作苏超联赛剪纸3000余份,收入显著提升。并且在市残联的协调下,首次将“美丽工坊”公益广告植入赛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丽工坊”将被打造成为淮安耳熟能详的公益名片。
- 淮安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展“向最...
为弘扬爱国拥军意识,增强托养学员的爱国情感,加深托养中心的老师和学员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印象,7月22日上午,淮安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举办“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八一建军节主题绘画活动。活动中,中心的老师通过PPT上的内容为大家讲解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简史。从南昌起义到百团大战,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三大战役的成功,无不凝聚着军人的忠诚;从邱少云、黄继光到抗洪抢险中的每一位英雄,无不体现了军人的奉献精神。托养中心的学员小陶还给大家分享了他知道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在中心二楼的绘画教室里,在老师的耐心引领和细致指导下,学员们怀着满腔的热忱,纷纷投入到画画的涂色创作之中。他们手握画笔,眼神坚定而专注,一笔一画地认真描绘着。每一次的落笔,每一抹色彩的填充,都饱含着他们对军人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他们或许动作略显迟缓,或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那份执着和认真让人动容。此次活动,不仅为托养中心的残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未来,中心将继续关注残友们的精神需求,策划更多活动,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关爱与陪伴中,充分展现自我,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
- 炎炎夏日送清凉 浓浓关爱沁人心...
为切实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怀,7月21日,盱眙县总工会书记李向阳,县残联理事长朱志林一行至河桥镇残疾人之家开展 “送清凉”慰问活动。慰问组一行在企业负责人陪同下深入一线岗位看望残疾职工,并向他们送去了洗漱用品等清凉慰问品。同时河桥镇残疾人之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当前企业残疾人用工情况,以及目前存在困难和所需要的帮助,同时建议负责人要关心残疾人身体情况,提醒用电安全,夏季注意防中暑降温等。一名残疾人拿到慰问品后激动地表示:“很感谢县总工会和残联,这么热的天气还挂念我们,现在在这里上班,‘残疾人之家’为我交了各种保险,每个月到手工资近3000元,6月份还参加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学会了种植技术,对以后的日子感觉很有盼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一年一度的送清凉慰问活动,旨在让残疾人职工朋友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也希望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关注这个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朱志林表示。
- 盱眙县举办首届融合发展教师技能...
近日,盱眙县总工会、教体局、残联联合举办首届融合发展教师技能大赛,通过搭建融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促进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大赛由县特教学校、儿童康复中心承办,得到全县融合教育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参赛对象涵盖特教学校教师、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及康复机构从业人员。经各单位选拔推荐及组委会资格审核,31名教师入围初赛,展开融合教育技能比拼。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中,18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9名选手入选一、二等奖。决赛在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邀请了市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领导率队亲临指导,并担任评委总顾问,逐个点评指导。经过紧张角逐,18名选手巧用教学方法与自制教具,展现了扎实的融合教育理论功底与实操能力,所有选手均完美完赛,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本次比赛以“以赛促训、以赛促动”为宗旨,为盱眙县大力发展儿童康复融合教育筛选出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 涟水县举办残疾人“穿戴甲”制作...
为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项目,提升残疾人就业增收能力,涟水县残联近期组织开展残疾人穿戴甲制作培训班,来自全县部分镇街残疾人服务机构的40余名残疾人参与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专业机构老师授课,围绕穿戴甲制作全流程开展教学:从工具认知入手,通过细致讲解与手把手指导,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技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员动手实践,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互学互助、共同提升。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实用、技法培训实用性强,所授穿戴甲样式精美多样、贴合年轻群体审美,市场前景广阔,以后自己在家也可以做。此次培训不仅助力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激发了其就业创业热情,为县内残疾人服务机构充实了就业项目。下一步,涟水县残联将持续做好后续服务:开展就业需求调研,跟进服务,帮学员对接订单,推动“手艺变收入”,切实为残疾人家庭减负增收。
- 涟水残联新建4个残疾人辅助器具...
为切实解决残障群体的辅具使用需求,积极推进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工作,今年,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涟水在原有的7个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租赁点的基础上新建4个服务站点,通过科学规划选址、优化资源配置,不仅大幅提升了租赁点的服务承载能力,更显著扩大了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的覆盖面。至此,全县已建成11个残疾人辅具免费租赁服务点,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的服务网络。线上租赁点共设 9 个,分别位于滨河新城党群服务中心、涟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岛湖公园游客中心、涟水县人民医院、涟水县中医院、涟水县第二人民医院、涟水县妇幼保健院、涟水县五港镇便民服务中心、涟水县人民医院(滨河分院);线下租赁点设有 2 个,分别在涟水县残疾人辅具中心、涟水县黄营镇北集办事处残疾人之家 。多样化的租赁点布局,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群众需求,真正实现辅助器具租赁服务 “触手可及”。在免费租赁方式上,线上线下各有特色。线上租赁十分便捷,租借人只需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缴纳相应的押金后就能完成租赁流程。城区内租赁免费时长为 72 小时,偏远镇街更是长达 90 天,租赁结束后,将辅具归还至线上租赁点,押金自动全额退回,全程操作简单流畅。线下租赁则更注重个性化服务,租借人及其监护人需持租借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如有)前往残联指定的辅具租赁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填写《辅助器具租赁申请表》。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会对租借人的资格和需求进行审核评估,对于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的租借人,还提供上门评估服务。审核通过后,租借人与残联或指定机构签订《辅助器具租赁(租借)协议》,明确相关事项。租赁期限一般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最长不超过 90 天,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残疾人辅具免费租赁服务项目,既是关爱残障群体、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切实减轻了残障家庭经济负担、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今后,涟水县残联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强化管理效能,推动辅具租赁服务向更精准、更便捷的方向发展,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众共享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