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孩子世界的“翻译官”丨孙凤菁:用心守护孩子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5-09-17 录入人:haclfb
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用耐心叩响心门;在孤独的星球上,他们以专业架起桥梁……他们是特殊教育教师——孩子世界的“翻译官”,用爱与智慧解码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近期,淮安市残联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我是孩子世界的“翻译官”》专栏,聚焦全市特殊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代表。自9月10日起,我们将以“每日一星”的形式,通过教育信条和“高光时刻”等形式,展现他们如何用专业与温情破解教育难题,帮助孩子突破成长的壁垒的生动故事。
今天的主角是淮阴区康馨语言康复中心教师孙凤菁。
孙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已在特殊儿童康复一线工作十多年,曾在2023年、2025年参加“淮安市残联系统教育康复技能比赛”均获孤独症组三等奖。
教育没有捷径,唯有用心,接纳并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这是她的教育信条。
康复室里,孤独症男孩小名又一次踮脚去够柜子上的薯片。他从不开口,只用动作表达需求。
孙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递给他。她清晰的知道,现在满足他的需求,得到的结果只能换来暂时的安静,并不能让他开口交流,康复结果仍然是小名孤独地停留在自己的世界。
她举起薯片,看着他的眼睛,清晰地说:“要”。小名焦躁地拉扯老师衣角,发出急促的鼻音。老师坚持举着饼干,温柔重复:“要”。几番挣扎后,孩子脸颊通红,突然从喉咙里迸出一个短促而清晰的声音——“要!”瞬间寂静。小名自己愣住了,仿佛被自己的声音惊到。老师激动地立刻将薯片放入他手中:“对!‘要’!小名真棒!”那一刻,不是一个音节,而是一扇紧闭的门,终于被一颗渴望的真心叩开。
孙老师的教育没有捷径,唯有用心为信念,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叩开孤独症儿童的心门。以专业洞察捕捉转瞬即逝的沟通契机,用温柔坚持唤醒语言潜能,诠释生命平等的真谛。她孤独症康复教育的路上为每个特殊孩子点亮破茧而出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