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淮安姑娘徐冕参加田径女子铅球F57级和女子铁饼F57级比赛,分别获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铜牌,并打破女子铅球F57级亚洲纪录,实现了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亚残运会史上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回望来路,昔日奋勇拼搏的每一步都再次浮现在徐冕的脑海中。她说:“是体育运动给了我自信,也给了我新生。”
初遇,是希望
1997年,徐冕出生于江苏淮安,由于出生时不幸发现患有先天性假关节,导致严重的下肢残疾。在本该活蹦乱跳、肆意奔跑的年龄,徐冕部分时间只能待在室内,性格也开始变得内向,但她的内心从没产生过自我放弃的念头。2017年大专还在实习期的徐冕,被省残联教练选中,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开始了运动生涯。“这次选拔就像一束光,让甜甜看到了希望和转机,她紧紧抓住这束光,踏上了顽强拼搏、绽放青春的奋斗之路。”徐冕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能成为一名运动员,选拔之前也从未接触过铅球和铁饼。
徐冕回忆,一开始母亲舍不得她去南京,觉得年纪还小,腿也不方便,不放心。但她还是坚持去了。一方面出于好奇,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另一方面,她觉得这一定是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新生活带给徐冕的是希望和“新生”,同时伴随着无数次挫折和跌倒“来到省队后,因为残疾自己从未接触过体育运动,所以对教练的技术指导和专业术语的理解很困难,加上严重的下肢残疾使我的训练比别人更添难度,导致训练的进度十分缓慢。”徐冕告诉记者,对于投掷运动员至关重要的发力腿却是她的残肢,这会直接影响她投掷的发力能力,使她与对手相较之间的劣势更加明显。在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不一定成功的前提下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持。
坚持,为梦想
“对普通运动员来说的一个简单动作,肢体残疾的运动员,需要无数次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徐冕说。
通过努力,零基础的徐冕快速适应了艰苦的训练环境,忍别人不能忍的痛,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她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训练中,她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不能理解教练所教的技术动作时,她只有通过不断重复磨练同一个动作去寻找正确的发力感受,时常为做出正确的动作发力在同一个技术动作上耗上几周,甚至更久。训练之余,她还需忍痛坚持加强残肢训练缩减先天不足带来的劣势。
“我有着严重的下肢残疾,使得我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比其他人更多。每一次跑步、每一次跳跃,都需要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的训练进度比别人慢得多。然而,教练并没有放弃我,开始与我一起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我适应只有一条腿的运动方式。”提起当选挑选自己入队的教练,徐冕很感激。
这样的刻苦训练得到了回报。仅用了一年时间,徐冕参加了2018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并获得了铁饼银牌、铅球铜牌的成绩。20多岁的徐冕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冷静,面对荣誉,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残疾人运动员要想赢得荣誉,必须付出十倍、百倍努力,所以我不能松懈。”
拼搏,赢荣光
全国锦标赛后,徐冕继续坚持刻苦训练,成绩逐渐提高。在2019年6月,她参加了IPC残奥大奖赛,获得铁饼金牌、铅球铜牌、标枪铜牌的成绩,并通过这次比赛入选国家队备战2019年11月的世锦赛。
世锦赛后,她再次总结经验,面对实力能力远超自己的国际的对手她需要更加刻苦训练。“备战时我只想好好训练,并没有想太多,压力也是动力!提高成绩没有捷径,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提高技术稳定性、增加训练强度。”徐冕说,备赛的那段时间,每天力量不足给自己增加训练重量,技术不足增加技术模仿,腰腹力量不足增加腰腹负重。
进入夏季,烈日当头,训练的衣服一节课得换两套,每次训练下来,就如同从水里捞起来一样。2020年以来,长期高强度的,日积月累的关节磨损伤害导致徐冕腕关节永久性损伤、残肢时常性疼痛难忍,导致她原本艰难不易的训练雪上加霜,让她苦不堪言。
“每天除了9个小时的训练,还需要时间用来针灸、理疗减缓伤痛。但为改善残肢发力不足的问题,我每天超负荷增加残肢负重训练,导致我的伤痛也一直没有完全恢复,针灸、理疗一直没有间断。”回忆起那段岁月,徐冕红了眼眶。
在她的坚持不懈、努力拼搏下终于在2021年8月入选东京残奥会代表团名单。直至赛前,徐冕的伤势也没有完全恢复,就是这样,她裹着胶布,缠着绷带,参加了东京残奥会。在残奥会女子铅球F57级决赛中,以10.81的成绩获得银牌,并打破亚洲纪录。并于2022年被授予“江苏省残疾人体育发展先进个人”称号。“很幸运有一位相信我的教练、一群支持我的队友,还有默默为我付出的家人,这次的经历证明了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徐冕说。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26岁的徐冕用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战胜了身体的伤痛,也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鲜花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