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残联省财政厅关于做好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4-25      录入人:hascjrlhh

苏残办发〔2015〕6号



省残联办公室关于印发7—14岁肢体(脑瘫)

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残联:

根据《省残联省财政厅关于做好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的通知》(苏残发〔2015〕11号)要求,省残联研究制定了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5年 4月15日

7—14岁肢体(脑瘫)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江苏省户籍,年龄7—14周岁的肢体(脑瘫)儿童。

二、服务时间

机构康复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平均每月不少于20天,平均每天不少于3个小时。

三、服务流程

提交康复训练《救助卡》、《转介单》、医院诊断证明、儿童体检报告、监护人和受助儿童身份证明材料等→资格审核→办理入机构手续,包括登记、问询、功能与能力评估、建档、签订康复协议→制定个性化康复教育计划、实施康复训练与服务、评估训练效果→家长培训、社会融合活动→康复随访、家庭指导。

四、服务内容及要求

1.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心理卫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家长教养态度、儿童情绪行为观察等,每年1次。

2.功能与能力评估。应用常用的评估方法,如《S—S法量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评估》等,在入机构时、训练1个月时、3个月时和6个月时,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辅助技术工程师(肢体方向)、家长共同对脑瘫儿童进行评估,至少4次。

3.康复教育计划与方案制定。根据各期评估结果,制定、调整和实施个性化康复教育计划,并确定适宜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4.综合性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计划对脑瘫儿童实施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训练和教学。

基本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与协调训练、牵伸训练、步行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光、电、水、磁、声波、肌电生物反馈)、作业疗法(进食、饮水、入厕、穿脱衣、梳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手的精细功能训练)、言语矫治、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中医按摩等,根据脑瘫儿童个体情况选择训练方法,确定基本康复训练课程。

平均每天开展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作业治疗不少于30分钟;需要进行言语矫治的,平均每天开展言语矫治不少于30分钟。

开展引导式教育康复的,执行引导式整日流程。平均每天开展不少于2小时的训练,具体形式应包含地席、条台、活动、文化等,具体内容应设定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由位置转移、站立、体能、手部、口腔等构成,课间流程中需组织家长参与完成。

5.辅助器具适配。常用的矫形器配置处方和训练,拐杖、助行器、轮椅等辅助器具的配置建议和使用训练。

6.家庭指导。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家长培训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至少1小时;开展社会融合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五、服务考核

1.质量管理:康复教学、评估建档率100%;康复有效率达90%及以上;适配矫形器100%;家长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达90%及以上;家长培训率100%;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2.档案管理:康复协议、申请表、转介单;受助儿童基本信息、康复教学计划与实施记录、评估记录;家长培训计划、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料。

3.经费管理:项目经费拨付凭证,项目支出明细清单,受助儿童项目经费结算签字凭证,年度项目经费财务审计报告等。



7—14岁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江苏省户籍,年龄7—14周岁的孤独症儿童。

二、服务时间

机构康复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平均每月不少于20天,平均每天不少于2.5个小时。

三、服务流程

提交康复训练《救助卡》、《转介单》、医院诊断证明、儿童体检报告、监护人和受助儿童身份证明材料等→资格审核→办理入机构手续,包括登记、问询、评估、建档、签订康复协议、进班→制定康复教育计划、实施康复教学、家长培训、社会融合活动→定期评估、修订康复教育计划→康复随访、家庭指导。

四、服务内容及要求

1.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心理卫生、学习特点、家长教养态度、儿童情绪行为观察等,每学年1次。

2.康复评估。主要包括对儿童运动、语言、认知、劳动技能、情绪、社会适应领域和感觉统合能力评估,评估体现阶段性、动态化,通常每学年至少2次。

3.制定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由康复评估人员、教师、医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康复评估情况,草拟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内容包括残疾类别、学习优势、未来发展潜能、残疾影响、对策建议、进班安置、康复重点、家长建议与期望等;召开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分析会,讨论确定适合儿童能力发展和生活实际的长、短期目标;修改拟定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

4.康复教学。根据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安排并细化“月—周—日”康复教学活动,遵从孤独症儿童的生理发育和行为特征,开设相关课程作为康复支持。

(1)集体课/(小组、组别):开设涵盖运动、语文、数学、劳动技能、美术、生活课程等领域和感觉统合等符合孤独症儿童康复需求和儿童发育特点的课程,并有课程教案。每天不少于3节课,每节课不少于30分钟。

(2)个训课:针对儿童的能力发展,提供儿童个性化指导方案,矫正其问题行为,拓展培养生活技能,重视儿童特长培养。每周1-2次,每次30分钟。

(3)其他:运动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每天至少1节课,每节课不少于30分钟;开展社会融合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至少30分钟。

5.家庭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家长培训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至少1小时。

康复教育评估建议使用《双溪个别化教育课程》、《婴幼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感觉统合能力评量表》等。

五、服务考核

1.质量管理:康复教学、评估建档率100%;康复有效率达90%及以上;家长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达90%及以上;家长培训率100%;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2.档案管理:康复协议、申请表、转介单;受助儿童基本信息、康复教学计划与实施记录、评估记录;家长培训计划、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料。

3.经费管理:项目经费拨付凭证,项目支出明细清单,受助儿童项目经费结算签字凭证,年度项目经费财务审计报告等。





                                                                                                                                   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5年4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