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开区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创建融合发展示范区。集党建引领、扶残助困、为老康养、志愿服务、便民助餐和公益组织孵化为一体的康养融合服务中心是融合发展示范区中与社区、养老及社会组织融合的典型示例,通过融合服务中心的服务促成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人生出彩的舞台,展现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更是体现党和政府关心关爱特殊群体,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一、主要措施
(一)发挥优势,建立一套议事制度。相比较我市的其他县区,经开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在于“对上对下”的各项事务,特别是与残联业务联系比较紧密的各项工作都在一个单位(社会事业局),甚至是同一个分管领导。重要工作怎么办?分管领导牵头召开“诸葛会”,“左右上下邻居”分头通知,大家群策群力,很快就有办法、有方案。
(二)整合资源,打造一个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经开区以“党建引领、服务融合、平台共建、社区共享”的融合发展理念,以枚乘街道许庄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打造集“组织建设、扶残助困、便民助餐、为老康养、志愿服务和公益组织孵化”功能为一体的康养融合服务中心平台,平台服务可辐射辖区内包含649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及696名残疾人约1.8万名群众。
(三)借力用力,培育一支专业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4A级社会组织--亿邦社工服务社进行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理,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公益融合服务。现有专职员工8人,兼职7人,中级社会工作师1人,助理社会工作师6人以及志愿者50余人。
二、主要成效
自2018年创办残疾人之家以来,服务残疾人超30000人次,先后被评为“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省级服务社区示范站”、“省级家门口就业创业示范点”、“省级美丽工坊”等称号。今年借助省、市为辖区群众办好“助餐点建设”、“综合性残疾人之家”、“融合发展示范区”三件民生实事的契机,把以往由各部门独立创办的老年人活动、志愿服务、社区康复、社区助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社会组织孵化、淮安书房等功能室,整体设计,改造提升,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接受着社区群众考核。8月13日,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该机构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基本经验
(一)破解残疾群体“就业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让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融合服务中心为63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就业难”问题,增加残疾群体家庭经济收入,增强残疾群体社会自信、促进残疾群体社会融入。同时依托省残联“美丽工坊”项目,为21名残疾妇女提供就业培训平台,帮助她们提升职业技能,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她们提供了展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二)破解特殊群体“吃饭难”。融合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嵌入式社区助餐点,发挥社区站点和康乐佳苑地理融合区位优势,将便民助餐服务嵌入到社区内部,真正实现周边群众“ 不出小区门就能吃上热腾饭”的愿望。中心还与淮嫂包子铺、市中医院等多家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引进社会资源运营助餐点,正式开展助餐服务后还计划联合社区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三)破解社会组织公益服务“落地难” 。融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发展,鼓励社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联合党支部,联系属地党支部为辖区群众开展公益服务。成立为残服务社会组织专业孵化站,发挥专门社会组织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优势,促进社区为残、为老服务提档升级,托起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对象“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