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根据市领导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要走“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市残联借助市行政审批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办事等待区域,打造全省首家政务助残空间。整个空间布局,把事关残疾人的各项服务通过静态展示和动态呈现的相关补充进行了充分融合,为全市残联系统更好的服务残疾人,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一、项目举措
(一)政务“加盟”,搭建残健融合新空间。坚持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把涉残服务内容融入广大群众行政办事地点,市残联联合市行政审批局共同打造涉残服务阵地,把事关残疾人的办理事项全部融入空间,让残疾群众办事更便捷。
(二)集成打包,推动涉残事项线上办理。把涉残服务内容进行集成,打造服务残疾人“一件事”线上办理平台,将残疾人证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补贴、教育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6项申请事项进行联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融合。
(三)就业示范,探索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新路径。在助残空间内“嵌入”就业创业示范项目,探索“政府搭台+政策扶持”助残服务新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也为想从事同类型项目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就业年龄段内 有就业和创业需求的残疾人增收路径。
(四)“动态”支持,为出行交流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在空间内专门设立并提供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区域,为不方便出行的残疾群众和老年人提供临时租赁服务。在此空间内工作人员还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手语支持,广大群众和听障人士交流有障碍时,可随时利用店内配备的手写板、语音文字转换设施,实现无障碍沟通。
(五)“静态”展示,帮助群众了解残联工作。把残联相关职能内的工作成果进行充分展示,让走进政务空间内的广大群众,更了解残联部门职能,方便群众办理涉残服务事项。如:政策宣传、助残服务(辅具租赁)、产品售卖(展示 非遗)、就业培训(咖啡)、手语(盲文)书籍等事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在这个空间内都能找到答案。
二、项目成效
政务助残空间运行半年来,线上办理残疾人证办理、教育补贴、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6项申请事项超1000件。线下已培养听力言语残疾人2名咖啡师并安排岗位就业,培训20余人次,就业残疾员工掌握二十余种咖啡饮品制作,累计售卖4万余杯,办事群众咨询涉残服务事项600余次,租借辅助器具300余次,售卖手工作品100余件,手语服务支持70余次,举办各类推广活动10余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省残联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项目充分肯定。
三、基本经验
(一)涉残服务窗口进一步拓展更便民。涉及残联的各项工作没有在市政务中心设立窗口,为了更加便利的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服务,补齐工作上的短板,市残联主动与市行政审批局联系,线下经过现场讨论,实地查看论证等形式协商,确定由市残联出资,市行政审批局出场所并给予使用水电的减免政策,共同打造推动。线上打造服务办事平台,残联、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联办,残疾群众在政务平台直接申请办理更便民。
(二)助残服务事项集成化展示更直观。在政务空间整体布局上,如就业服务展示无声咖啡创业项目,康复服务展示辅具器具租赁,社会服务展示残疾人之家手工产品售卖,政策咨 询服务互动式视屏动态查询,文体服务展示涉残书籍等,把涉及残疾人的具体办事事项用更直观的方式进行集成展示。同时,也为政务中心接待听力言语残疾人办事群众,提供手语支持服务。
(三)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更具体。在政务空间内设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项目,不仅能让残疾人对自身就业创业方式方法有一个具体定位,还能让残疾人更加详细的了解残联部门可以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哪些具体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