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融合发展案例之二——涟水县推进“残疾人之家”阵地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4-08-16      录入人:hacljjc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种种原因导致我县“残疾人之家”运行极不正常,特别是个人领办的机构,因投入成本较大,面临暂停或关停服务的局面。县残联党组审时度势,迅速调整工作思路,以融合发展为突破点,调整建设残疾人之家8家,截止2023年底,全县常态化运行的“残疾人之家”保持在22家,持续为500余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基本公共服务,做到机构数量减少,服务群体不减的工作目标,助推全县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借助敬老院融合建设残疾人之家

  县残联党组在得知五港镇、岔庙镇、成集镇等镇敬老院建设规模较大,但居住的老人不多,有足够的空间创办残疾人之家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现场调研,评估房屋质量,查看软硬件情况,经综合评估三个敬老院均满足残疾人之家建设标准。结论一拿到手,县残联主动与相关镇(街)党(工)委对接,表达利用辖区内敬老院部分闲置场所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服务建设意见后,镇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配合。最终,三个镇街以“残联出资、镇街出房”的合作形式,创办了残疾人之家,日常办公和机构服务都在残疾人之家。受到启发,梁岔镇、朱码街道、大东镇,也相继通过养老机构调整建设残疾人之家,实现了养老和助残服务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目前,这6个残疾人之家运行情况良好,日间照料服务残疾人都在20人以上,极大的方便了辖区内残疾群众前来办事和接受服务。

  二、借助基层闲置场所建设残疾人之家

  随着“撤乡并镇、合村强村”等一系列乡村振兴建设措施的实施,一批基层不动资产(房屋),经区划调整后闲置下来。一边是资产闲置,一边是租房“办家”,县残联党组一班人在认真讨论后,觉得这是个机会:“如果运作得当,就能变为我用”。于是党组成员迅速分工,分片筛选,考察哪些镇街有合适的场所,可以达到创办残疾人之家的条件,确认镇街有无他用;一边咨询了解县固定资金管理部门有没有统一安排或其他特别情况。最终列出,朱码街道原小李集办事处计生办、东胡集镇原时码办事处后勤场地、南集镇原镇兴村委会、石湖镇原外口村村委会等场所建设残疾人之家清单后,县政府领导、资产管理部门、所属镇街都表示支持。目前这4个残疾人之家,有稳定的辅助性就业项目,运行管理较为规范,2023年均被市残联评为“三星残疾人之家”。

  三、借助现有服务阵地建强残疾人之家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残疾人之家已成为我县服务残疾人重要阵地,虽然各残疾人之家都有优势和特长,但从县级面上来说,还欠缺示范、样板机构。2023年,县残联党组经过充分调研,借助市民生实事项目的东风,乘势而上,借助红窑镇残疾人之家和黄营镇北集办事处残疾人之家的空间大、项目优、质态好的优势,向内融合,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改善居家生活环境,在做好日间照料服务的同时,就近就便为30名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一致好评。其中,红窑镇残疾人之家被市残联增挂“淮安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涟水分中心”牌子,并达到市级四星残疾人之家标准。

  推动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2024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打造助残养老医疗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要求,加快推动我县助残服务阵地建设,主动对接民政、卫健等部门,统筹社会助残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创新模式,不断完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助残服务的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