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要求,淮安市天津路小学作为经开区融合教育示范学校,以国家《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条例》《“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遵循,秉承“尊重差异 适性而教”的教育理念,实施“融生 融心 融爱”课程,关爱每一位特需儿童,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学校特需学生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随班就读的特需儿童32名,其中2名听力障碍、14名智力障碍、5名自闭症、6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名学习障碍、1名小头畸形,有21名特需儿童在本部就读,11人在北校区就读。
二、融合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1.合理布局资源教室,健全管理制度。结合学校运河文化,创建了“晓乐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中心配有儿童康复器材、感统运动类器材、自闭症评价系统等多样的教学器材,分为“办公接待区”成长档案区”“学习训练区”“感统运动区”和“康复训练区”5个功能区。学校将融合教育工作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管理层参与,辐射全体教师的组织结构,制定资源中心使用制度、资源教师工作职责、特殊需要学生导师制度等。
2.细化课程计划,践行个别化教育制度。学校对特需学生实行“一人一档”,按照随班就读学生基本信息的收集→对班级教师访谈→随堂观察学生情况→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访谈→建立“一人一案”的流程,建立特需学生档案,不断更新学生训练和目标达成情况。(如学生成长记录、学生个训记录等)。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为特需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表,每位特需学生每周在资源教室上2-3节课,资源老师进行个训课和小组课。个训课因专业教师有限,主要以6位儿童为主,围绕情绪管理、逻辑理解、注意力及精细动作训练等开展。小组课主要以发展沟通与社交为目的。心理辅导老师为特殊需要学生开设绿色通道,陪自闭症学生聊天、画曼陀罗、做沙盘游戏等。各学科教师全面分析特需学生基本情况,基于特需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方面设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合理调整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
3.组建融合教育团队,召开IEP会议。学校组建了融合教育教师团队,由资源老师、特需学生家长、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学科老师、心理老师共同组成。综合任课教师访谈、家长面谈、随堂观察、对学生某方面能力开展评估等信息,参考任课教师、家长等的教育期待,组织开展IEP会议,制定了每名特需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学期为单位,持续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根据学生情况不断优化个别化教育计划。
4.“融合小天使”互帮互助。学校为每位特需学生安排了有责任心、善良、乐于助人的“融合小天使”,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增加特需学生的归属感,发展同伴关系,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帮助特需学生更好的融入班级。
5.建立关心关爱长效机制。残联长年定期给予学校热心帮助和殷切关怀,向我校特需学生赠予了学具、图书等微心愿物资。校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代表走访慰问特需儿童家庭,大力宣传全国助残日的重要意义,引导全体师生关注关心关爱特殊人群,营造互帮互助、友爱和谐的氛围。学科老师充分给予特需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同伴互助、心理辅导、参与各类活动、个别化作业、参与班级工作、自理能力培养等方式促进他们能力的提升。
三、融合教育工作成效
1.学生发展有进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特需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注意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学科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学校还充分挖掘特需学生的个性特质,如自闭症学生皓宇喜爱画画,学校提供校级平台为皓宇开展个人画展,在市妇联的关怀下提供市级展示平台,在有轨电车上印制皓宇的画作。
2.教师专业有提升。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团队分层培训,使融合教育的决策、管理、实施等环节链接顺畅。一把手校长“走出去”曾到无锡、南京等地考察学习,为我校融合教育的实施指明方向;分管校长、教务主任、特殊教育老师参加融合教育合作项目专题培训班,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兼职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多次参加市、区级织的融合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融合教育的素养和开展融合教育工作的专业技能;资源教师老师还对班主任和学科老师进行专题培训,让融合教育的理念在老师们心中扎根,让每一位特需学生都能接受适切的教育。
3.家校联动有实效。我校特需学生随便就读的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向普通学生家长开展融合教育宣导工作,并告知他们如何协助其孩子与特需学生互动,让特需学生顺利地融入班级。资源老师通过面谈、QQ、微信、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与特需学生家长沟通,将有利于特需学生发展的教育知识、理念、技能传递给家长并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个别化的家庭教育干预,为特需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支持,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特需学生家长与孩子极大地拉近了亲子关系,增强了与学校合作的信心,特需学生小馨的家长还为学校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表达对老师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