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全国表彰!
发布时间:2025-05-20      录入人:haclzlc

喜报!全国表彰!


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我市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董事长刘伯晓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并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亲切接见

刘伯晓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留下腿疾,但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于2005年创办了淮安市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让当地许多留守儿童也能享受优质教育。二十年来,他获得过诸多荣誉:全国最美基层政协委员、国关心下一代爱心行优秀爱心人物、江苏省自强模范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必须自立”。他不靠政府、不靠父母养活,而是靠自立实现人生的逆袭。高中毕业后因肢体残疾上不了大学,他就靠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为了生存,他在街头卖烧饼、摆地摊,骑自行车到外地贩鱼卖。由于腿脚不便,一次连人带车摔倒在一丈多深的沟里,身上多处是伤,回家后,母亲把他搂在怀里泣不成声。2004年10月,他开始创办学校,为了筹措资金,他除了到银行贷款,还投亲靠友借钱。一次到徐州买钢材,车子侧翻倒入路基下面,他忍着痛请当地老百姓用6头牛才把车子拉上来。有一次,他去政府部门办事,在楼梯上摔倒了,把本就残疾的右腿摔伤了三处,回到家后,夫妻相拥痛哭。

“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人这一辈子,要靠自己。” 这是父亲早年教育他的话。他做过赤脚医生、工人、公司经理。作为一个残疾人,他不是等着政府去养活,而是自己奋斗拼搏,还能回馈社会。

“在我面前,没有困难。”自强,成了刘伯晓人生奋斗的底色。他作为连续四届淮安市涟水县政协常委,二十年的政协路,他拄着拐杖丈量了真真切切的民情。走访调研几百次,行程上万里。协助政府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30多个,为老百姓办实事60多件,用于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体救助个人累计捐款180多万元。

2020年,淮安市涟水县政协开展“有事好商量”活动,把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村作为刘伯晓的联系点,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他先后出资40多万元为村里安装变压器,铺设水泥路。

学校创办二十年,有60多名残疾学生在这里上学。先后减免和资助残疾人子女、困难学生读书费用2000多万元。每年还对困难学生家庭开展春节慰问活动,二十年没有间断。

“不光自己好起来,还要让我的残疾朋友也好起来”,这是刘伯晓的自信。他有一个50多人的残疾人微信群,十几年来,他鼓励这些朋友自立自强,指导他们自力更生。先后安排20多位残疾人到他的学校就业,帮助许某某等3位残疾人办起了小厂。

“不给政府添麻烦,只为政府添光彩”这是刘伯晓的座右铭。办学20年,大大小小的困难他自己扛,大大小小的公益事情他抢着去做。2016年,出资6万元为涟水红尧镇普安村铺设500米水泥路。2020年疫情期间,向淮安市涟水县“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汶川地震、阜宁龙卷风他都曾到灾区慰问。  

他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他那“义薄云天的教育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海纳百川的宽容大度,回报社会的崇高境界”成为他“自强不息”的最美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