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大地上,有一支由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和热心人士组成的特殊队伍——淮安市清江浦区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在会长杨玉琴的带领下,以大爱为笔,在助残扶弱的画卷上写下了温暖篇章,用行动诠释着“融合共享”的真谛。
01精准帮扶,重塑生命之光
18岁的孙云荣在技校上体育课时,因意外下肢瘫痪后,曾长期奔波于上访之路。服务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让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他的家,手把手教他使用电脑。如今,他不仅放下心结融入社会,更荣获“淮安好人”“优秀青年”等称号,用新生回馈关爱。
失独残疾老人徐桂凤曾深陷丧子之痛。服务社的“小棉袄帮帮团”24小时轮流陪护生病的她,用耐心疏导解开她的心结。如今,徐桂凤一家不仅走出阴霾,更成为志愿者宣传员,将爱心传递下去。
02点滴关怀,温暖日常
每逢春节、端午等传统佳节,志愿者们总会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上门慰问,在倾听与疏导中驱散残疾人的孤独。平日里,免费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从未间断,一把剪刀、一个扫帚,都承载着让残疾人生活更舒适的用心。为了让残疾人走出家门感受世界,志愿者们用轮椅推着他们逛公园赏花,组织他们奔赴海边看潮起潮落,帮助他们登上泰山。当残疾人站在山顶俯瞰大地时,脸上绽放的笑容里,有对自然的惊叹,更有突破局限的自信。
03赋能成长,开启新生之门
服务社开展的家电维修、磨剪刀等技能培训,让残疾人在反复实践中掌握生存本领。不少人学成后走上街头提供公益服务,修家电的身影成了城市里动人的风景线,赢得了社会尊重。
举办公益联谊招聘会为残疾人搭建就业桥梁,开展征婚交友活动帮他们寻觅良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这里找到工作、组建家庭,在爱情与事业中重拾生活的底气。
04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时值疫情期间,口罩紧缺,志愿者们第一时间为残疾人送去防疫物资和瓜果蔬菜,用沉甸甸的关怀筑起防护墙。服务社还联合国信康复医院等机构,提供免费体检和上门服务,已累计服务残疾人超3000人次,用专业守护他们的健康。
05荣誉累累,初心不改
这支队伍连续多年被市区组织部评为优秀“党支部”,获省市文明办“优秀组织”称号,“烛光给你我的爱”项目获评2018年市优秀项目,在2020年全国大赛中斩获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25年“全面融合共享美好”项目再获省助残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他们的事迹。
荣誉背后,是志愿者们对“融合共享”的执着。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爱为炬,照亮更多残疾人的前行之路,让温暖在淮安大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