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是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市残联主动将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增收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实施重点项目,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增收渠道,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组织好按比例就业专场招聘。在做好每月15日常态化招聘的同时,着力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实现就业梦想,7月15日,举办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吸引近40名大学生参加,帮助27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多数大学生进入企业从事销售、文职等工作,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今年,市残联拟将全市市民至就业残疾人总数稳定在2000人,上半年已完成1647人。下半年,全市残联系统将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百日会战”行动,通过调查走访,进一步掌握底数,摸清需求,搭建线上线下求职招聘服务平台,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创造双选机会。
二是建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0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帮助60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目前已基本完成辅助性就业基地硬件建设,劳动项目和就业人员也正在落实之中,辅助性就业基地投入已达300余万元,预计9月中旬可全部投入运行。
三是开展多样化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开设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禽养殖、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715人次。依托盲人按摩培训基地,加强盲人按摩培训,实现培新和就业的“无缝连接”。今年通过人社部门考核的盲人学员中,有15人当场签约。
四是出台残疾人创业补贴政策。出台《淮安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给予不超过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下一阶段,市残联将继续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把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作为帮助残疾人脱贫解困的“主引擎”。到今年底,将全市就业残疾人总数稳定在5000人,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就业人数和年收入“双600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