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专委|季兆定:为残疾人撑起爱的天空
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朱坝街道,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残疾的身躯,为众多残疾人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与温暖的天空。他,就是季兆定。
季兆定出生于1972年。1992年,从淮阴电子工业学校毕业后,他顺利地被分配到洪泽瑞特电子设备厂担任技术员,那时的他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令人羡慕不已。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
厄运突至 顽强抗争
2008年4月的一天,季兆定感觉身体不适。怀着不安的心情前往医院就诊后,他被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也就是神经炎,病情极为严重。经过漫长的住院治疗,季兆定的病情虽得到了控制,可他的身体却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全身除头部能进行轻微活动外,四肢完全动不了。季兆定瘫痪在床,度过了一年多艰难的时光。
面对疾病的无情折磨,季兆定没有丝毫退缩,他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为了尽快康复,他每天都要进行康复锻炼,跌倒了,就咬着牙站起来;再跌倒,就再次顽强起身。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绝不向疾病妥协,不向厄运低头。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日常锻炼,恢复肢体功能,他让家人帮忙自制简易的康复器材,在家坚持锻炼,逐渐能够生活自理。不仅如此,他还从网上购买电器配件,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装出一部电动轮椅,实现了单独出门的愿望。
2010年3月,季兆定的病情基本好转,可腿部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但这并没有击垮他,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韧性,他通过考试,成功被聘为洪泽区朱坝街道残联专职委员,就此开启了他人生全新的征程。
热心助残 不辞辛劳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季兆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任劳任怨。他积极参加残联系统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他很快便熟练掌握了新工作。
在走访残疾人家庭的过程中,季兆定看到了许多令人心酸的场景。一些残疾人虽然享受着政府的残疾补贴,可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生活孤独且清苦。强烈的使命感在季兆定的心中油然而生,他决心尽其所能,帮助这些残疾人摆脱困境。
2016年12月,经过深思熟虑,季兆定将自家房屋腾出,创办了淮安市洪泽区朱坝街道福康家园 “残疾人之家”。朱坝街道对他的这一善举给予大力支持,投入5万余元配套了一些硬件设施。从此,季兆定以“残疾人之家”为平台,一方面承担起残疾人的日间照料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寻求适合残疾人的手工合作项目。
为了找到合适的手工项目,季兆定一趟趟地走访洪泽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在与淮安雪莲花家纺洽谈合作时,对方得知是与“残疾人之家”合作后,心中有些顾虑,一是担心不能按时交货,二是担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面对质疑,季兆定没有放弃,他多次前往该公司沟通,诚恳地邀请公司派人实地考察、举办培训。他的真诚与执着最终打动了对方,成功签下合作协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季兆定踏平荆棘,先后与江苏德丰锦昕有限公司、南京蒙亚电子有限公司、希诚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每次接到新项目,为了让在托人员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季兆定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示范。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人员,他总是耐心鼓励,一心让每个残疾人都能通过劳动有所收获。
季兆定视残疾人如家人,他不离不弃的待人处事之道,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让曾经对 “残疾人之家”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打消顾虑,放心地将家人送来。
目前,朱坝街道福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在托人员达到26人,其中,坚持参加辅助性就业的有20人,月工资在300元至1600元之间,真正实现了残疾人“日有所托,劳有所获”。
“看到他们每天在‘残疾人之家’过得充实,还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收入,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特别有成就感!”季兆定自豪地说。